论坛首页 :: 发新帖 :: 刷新 :: 小站首页 :: 登录/注册

《黑谷关外长城修筑时间线索》(三)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表状]


隋至元各个朝代均未在本条防线上修长城。明代初期的防线也没有很大的变动:

“怀安侯华云龙镇守北平,遣使言:塞上诸关,东自永平、蓟州、密云,西至五灰岭外隘口……”(13)

“北平都司言:边卫之设,所以限隔内外,宜谨烽火,远斥堠,控守要害。然后可以砻服胡虏,抚辑边民。按所辖关隘……曰龙井寨……曰松棚峪,曰青山大岭……曰黄崖口……曰将军石口……曰熊儿岭……曰墙子岭……曰遥桥峪……曰墨峪口[今黑关] ……曰司马台……曰古北口……”(14)

通过以上考证,我们可以肯定一直到明初期,主要防线由古北口到黑谷关,再向西南折,然后到平谷县北部向东折,而黑谷关外还没有防线。黑谷关外的长城修于明代。为了探讨具体修建时间,以下列举有关史料。

终明之世,朝廷官吏曾先后四次提议在黑谷关外开辟一条防线。第一次在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五月至十一年四月 (15):

张汉曰:“内边东自龙井关起 (16),西至黑谷关止。边城磐折,计陆百里夷地一区可田,千顷乃在腹里。外有横山一带,止百五十里,相连高峙,窥见内地虚实。弘治间,张都御史差指挥薛亮带夜不收出边将外横山踏勘,图本甚详。若从其计修筑外口横山一带,不惟我据其险有地可耕,且以守六百里之人堡移之守百五十里。岂不省其便哉?又据致仕参将周楫禀议横山一带旧为我军架炮之所,山外撒江经流,真自然之险!”(17)

弘治年间蓟镇巡抚姓张唯张淮一人,(18) 张汉所说的“张都御史”即指张淮。张淮,字邦镇,河南襄城人,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进士,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卒于官。(19) 周楫,中义中卫人(今地未详),担任过太平路参将。 (20)从周楫提供的资料,在张淮提到的新防线上只有“架炮之所”;他并未提及修成或半修成的边墙。当然,周楫的主要活动范围在太平路,而不是黑谷关附近,他提供的黑谷关长城的情况,也许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但至少可以作为参考。

据《[乾隆]襄城县志》,张淮出任顺天等府巡抚时确实修过边墙:

“[张淮]相其要害 (21) 处,筑墙、设御绵亘三百里余,(22)屹立如画。小响水谷河深处,每冬水涸,易侦以入。公命横列苇柴,淋以水,冰结如墙,相传奇之。”(23)

除了响水峪以外,张淮修边墙的地点,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如果雾灵山外有一道“屹立如画”的边墙,在张淮之后提出利用本道防线的三个人应该会提及。

__________
(13)《明实录》太祖卷81,洪武六年四月辛丑条。《明史'华云龙传》卷130,中华书局标点本册13页3825无五字,是也。灰岭口后改名为镇边城。
(14)《明实录》太祖卷148,洪武十五年九月丁卯条。
(15)张淮任顺天等府巡抚从弘治九年五月至弘治十一年四月。
(16)龙井关(今名同)位于唐山市迁西县与承德市兴隆县交界。
(17) 魏焕《九边考》卷3页14上-14下。龙井关至黑谷关的直线距离大约65公里,与魏焕所说的150里相差不远。
(18) 吴廷燮《明督抚年表》卷1页18下。
(19) 《[康熙]襄城县志》卷6页5下、9上;《明实录》孝宗卷136,弘治十一年四月庚午条。《实录》为河南褒城人,误也。
(20) 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卷8页75上。
(21) 《[康熙]襄城县志》为相要害。
(22) 《[康熙]襄城县志》为绵亘三二百里。
(23) 《[乾隆]襄城县志》卷6。


阿伦卫,永乐七年置
本帖由 alun2007-01-02 18:46:48发表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表状]


[相关文章]
   《黑谷关外长城修筑时间线索》(三) 【alun】2007-01-02 18:46:48 [7837] (3K)

www.thegreatwall.com.cn 提供支持    版本:greatwallv2.0.0
Time: 0.23254489898682 S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