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人对话 大道之不行也久矣!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
2005-08-05 Fri 换个口味:乌鲁木齐——哈纳斯梦幻行(四)(五) (四)
没有人能准确的告诉我为什么称为天池。查阅资料,发现这个名称是乾隆年间开始出现的。我对天池的理解是,上天赐予人间的一池神水,也可以理解为天山上一池神奇的净水。
天池位于博格达山西部的半山腰,是两百余万年前在冰川作用下形成的高山湖泊,海拨1980米,湖面东西向,呈半月形,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据当地人介绍,天池古称“瑶池”,传说西王母曾在此宴请周穆王。西王母,应当就是许多道观里供奉的王母娘娘吧。
我曾经看到过一部古文献,叫《穆天子传》,说的就是这个周穆王西巡的事情。书里记述了穆天子到昆仑山寻 …… >>


诗书于
21:42:40 发表在分类: 四方游记 中 (49214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换个口味:乌鲁木齐——哈纳斯梦幻行(一)(二)(三) 乌鲁木齐——哈纳斯梦幻行
由新疆乌鲁木齐市出发,向北一千余公里,便可到达新疆最北端,阿尔泰山南麓的哈纳斯湖。这是一个需要穿越城市、荒漠、河流、高山的旅程,是一个既漫长而又短暂、既真实而又觉梦幻的旅程。
(一)
北方夏季的气温,与南方大致相当,不分高下。每年七、八月份,全国由南到北,简直可以用大火炉作为比喻。而早就闻听地处大西北的新疆气候特点是:“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这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极大。有了这种感觉,再加上新疆美丽的传说,真的具有十二分的诱惑力催促你前 …… >>

诗书于
21:22:10 发表在分类: 四方游记 中 (49547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07-22 Fri “居庸而外重关之险”—长安岭城小考(四)、(五)完 (四)
明初,太祖命徐达出居庸北逐元君;靖难之役,成祖遣将出居庸西击宣大。北口外军民为避战祸,纷纷逃亡迁入口内。时居庸关外人烟稀少,保安、隆庆等州竟废。
永乐间,成祖为固边保国,向居庸关外迁徙军民,亦命带罪刑徒前往屯戍。
《明实录》:“永乐十二年(即1414年)三月丁丑,设隆庆州并永宁县,隶北京行部。国初移其民入关内,州遂废。至是,上以其当要冲而土宜稼穑,改为隆庆州。又于州东团山下设永宁隶焉,而以有罪当迁谪者实之”。
《明实录》:“永乐十三年(即1415年)正月壬戌,设保安州,隶北京行部。国初移其 …… >>


诗书于
00:42:53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8576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07-21 Thu “居庸而外重关之险”—长安岭城小考(二)、(三) (二)
长安岭,元时于此设驿,称枪杆岭。
《元史·世祖本纪》谓:中统三年(即1262年)“秋七月丙寅,立枪杆岭驿,以便转输。”
《明史·地理志》谓:“有长安岭,名枪杆岭。西北有鹰窝山泉。”
永乐八年,成祖首次北征,经长安岭北上开平卫。时仍称枪杆岭,回师后旋即改为长安岭。
《明实录》:“永乐八年(即1410年)三月庚辰,命于北口设车坊、黑峪、土木三巡检司,隶隆庆卫;枪杆岭、鸡儿岭、鸡鸣山三巡检司隶宣府前卫。……八月辛丑,改枪杆岭巡检司为长安岭巡检司。”
由上得知,永乐八年,名称由枪杆岭改称长安 …… >>


诗书于
11:39:34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9281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07-20 Wed “居庸而外重关之险”—长安岭城小考(一) “居庸而外重关之险”—长安岭城小考
(一)
宣德间,宣宗弃兴和(今张北一带)而退守龙门,虏骑越万全外之野狐岭东渐宣府。开平(今内蒙正蓝旗一带)遂孤悬于北,失援难守。宣宗由是再弃开平,退三百余里而守独石。
宣德五年,独石等四堡成。
《明实录》:“宣德五年(即1430年)四月丙子,阳武侯薛禄奏:永宁卫团山及雕鹗、赤城、云州、独石四站最为紧要,应筑城堡。当用夫匠五万人,人赍两月粮,防护官军用万人,医者二十人。上命所司悉如数给之”。
开平卫印信及军士、家 …… >>


诗书于
15:43:03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8716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07-13 Wed 岔道筑城考(此帖得alun助) 一、岔道形势
昌平北,有大山横亘东西,中有天然孔道,南北穿越其间,长四十余里,通延庆平川,今人皆谓之曰:关沟。
此乃太行八陉最北之军都陉。秦以降,历代于此置戍设关。
沟内两山夹峙,悬崖峭壁,绝险异常。天下九塞之居庸塞(关)盘踞其间。有溪水旁流,曰居庸水,亦曰涧水,今观之已绝焉。
有明一代,大将军徐达于此垒石筑城(洪武二年)。至成祖,虽三犁虏庭,而残元仍侵掠不绝。明诸帝为隔南北、护陵寝、卫京师,于关沟上下城防密戍,甚于历代。
由南口入,有南口门堡城居于口端。上行十五里,居庸上下关城周十三里横挡其 …… >>


诗书于
13:37:16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8644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07-03 Sun alun请进:水头村以南的“大门” 水头村以南1.5公里处,有一山口,两侧边墙由此上山,形成一个关门,当地人称:大门。
我观察城门,颇似撞道口“镇虏关”,但比撞道口气势要大,口门在当地老乡嘴里只称呼为大门,没有正式名称。
这里使用的建筑材料,下侧为规整的条石,上方城砖。另外还有门楼,大炮,58年被彻底毁坏。
这里距东南的镇边城为15里山路。
大凡关、口、门的内侧,都会有驻军的小城,但这个口门内侧最近的城,就是镇边城了,我很奇怪,口门驻军到哪里去了?
这里应当是一处比较重要的口门,不知道此处山口的地名。
…… >>


诗书于
20:18:36 发表在分类: 边堡图片 中 (48427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07-02 Sat 今晨4点出发,在怀来山中将要虚脱时,终于找到圆楼。


诗书于
23:01:55 发表在分类: 边堡图片 中 (48576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07-01 Fri 也凑热闹,拒马河源 绿浮萍


诗书于
23:12:46 发表在分类: 边堡图片 中 (48611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拒马河源头不是在这里吗?


诗书于
21:53:06 发表在分类: 边堡图片 中 (48673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06-22 Wed alun请进:这是下面的黄龙院口 由西向东照


诗书于
20:39:20 发表在分类: 明边搜寻 中 (48530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alun请进:一看图就全明白了


诗书于
20:37:52 发表在分类: 明边搜寻 中 (48596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06-20 Mon 庐主请进——我们胜利在望了!看这两张照片 第一张是远景:可以看出我们的位置和“北齐”长城的路线
第二张是有一棵树山顶的近景,距离明长城已经太近了,我们可以很轻松的由明长城找到结合点。


诗书于
21:54:58 发表在分类: 明边搜寻 中 (48664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庐主请进——我们胜利在望了! 我回来后,又查看了一下冬天登落鹰嘴子时向北照的远景,发现那个有一棵树的岩顶,距离明长城已经很近了,中间并没有大的沟壑。我们下次可以先从明长城走到“北齐”长城的结合部。请看楼上我的照片。
这是咱们到达的位置

诗书于
21:50:48 发表在分类: 明边搜寻 中 (48763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06-18 Sat 诗书发现与“北齐”不同之长城,魏边乎?秦边乎?
本贴最后一次由诗书修改于2005-06-18 22:35:37


诗书于
22:33:49 发表在分类: 边堡图片 中 (48683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庐主所画“北齐”长城素描


诗书于
22:31:29 发表在分类: 明边搜寻 中 (49301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庐主正在观察“北齐”长城走向


诗书于
22:29:46 发表在分类: 明边搜寻 中 (48683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昌平西部“北齐”长城 今日与庐主前往昌平西部“北齐”长城与明长城结合部探查,虽然最后没有登上结合点,但基本确定确实与明长城相交。现发两张图片。


诗书于
22:28:39 发表在分类: 明边搜寻 中 (48629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诚挚的欢迎“河山带砺”书写者的后人! 这位“河山带砺”书写者的后人傅懋文,您好!
我十多年前首次看到“河山带砺”的石匾额,心中震撼。石匾额的落款是:聊城傅光宅书。前年,我曾经对“河山带砺”四字发帖试解。
今日“河山带砺”书写者的后人到来,不住禁要求您:能否发帖,介绍一下“聊城傅光宅书”的背景?这是我一直不明白的问题。多谢了!
本贴最后一次由诗书修改于2005-06-18 22:41:12 …… >>


诗书于
22:23:03 发表在分类: 明边搜寻 中 (50850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2) | 标签:
2005-06-16 Thu 我认为这是战国的 理由就是这一带远离明长城,与明长城又不属一类建筑.我走了20公里没有人烟,因此能够较好的保存到现在.


诗书于
00:41:16 发表在分类: 明边搜寻 中 (48663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记录总数832条 页次:27/42 每页:20条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