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人对话 大道之不行也久矣!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
2005-10-11 Tue 蓟昌二镇边墙起点—挂枝庵并周边简探(辛)完毕 辛、总结
(1)、水门系极冲,与边尾相接,此地又远离镇边城,遇警接应不便。作为弥补,于边墙外侧挂枝庵沟北口建隘口,即水头村。
(2)、圆城岭之圆城,即洪镇山之圆城,非挂枝庵之隘口。圆城与边墙设置时间同步。
(3)、水门原为唐儿庵水口,即南唐儿庵沟北口。边墙建成后,成为边墙水门。唐儿庵另择地段细化为南、北唐儿庵口。
(4)、镇边城诸隘口,除挂枝庵外,设置时间早于边墙创立时间,散落于边墙内外。
(5)、挂枝庵口较之其他隘口规模巨大,应当引起关注。期待专家予以考证,并尽快采取保护、修复性措施。修复方式 …… >>


诗书于
00:32:28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8486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10-09 Sun 蓟昌二镇边墙起点—挂枝庵并周边简探(庚) 庚、挂枝庵与周边隘口之关系
挂枝庵周边紧邻有水门、南唐儿庵、北唐儿庵等口。
嘉靖二十九年发生“庚戌之变”,镇边城于第二年,即嘉靖三十年便迅速建立八隘口,以屏蔽内外。加上永乐年所建柳树洼隘口,共九隘口。挂枝庵于八年后建立,合计十隘口。
《西关志》基本反映了嘉靖二十九年之前的情况。对于镇边城诸隘口,《西关志》介绍道:“柳树沟口正城一道,里口,稍缓;堂儿庵口正城一道, 水门一空, 水隄一道,外口,紧要”。(注:本人未能直接看到《西关志》一书,此资料得alun兄提供,鸣谢!)
于此看来,“庚戌之变”前, …… >>


诗书于
01:29:07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9109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10-06 Thu 辅之以圆城图片


诗书于
21:28:39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8448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辅之以圆城图片


诗书于
21:27:49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8456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蓟昌二镇边墙起点—挂枝庵并周边简探(己) 己、圆城岭之圆城
镇边城段边墙为嘉靖三十四年建。比较独特的是,这一带的空心敌台有许多建成了圆形,当地人习惯称作圆楼,形成了圆楼、方楼相间的景致。如此修建,尚不清楚原因,具体数目本人也未曾统计。
水门以西边墙至尾端的距离,估约七、八里。实地观察,墙体上相间有四、五座敌台,主要集中于水门方向。
本人登上圆城岭边墙尾端举目回望,视野之内,石制墙体均匀到达尾端,竟没有敌楼。只有一座老式墩台矗立在距尾端150米处的山尖上。没有敌楼,就不可能驻守士兵,长城尾端就会成为虚设。
大凡墩台,为举火报警之用。参考戚继 …… >>


诗书于
21:25:43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8753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10-04 Tue 蓟昌二镇边墙起点—挂枝庵并周边简探(戊) 戊、寻找挂枝庵隘口
我们已经得知,挂枝庵隘口建成于嘉靖三十八年,较挂枝庵边墙晚四年。
挂枝庵系镇边城边墙尾端,偏居一隅,周边群山林立,道路不通,很难为众人所熟知。其所处的具体位置,目前尚未有人准确说出,或者说还很模糊。而水头村的城墙、墩台和沿途十数公里的烽燧却无人提及和判断。这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本人要探其究竟。
我们先要从挂枝庵地名入手。
镇边城尾端边墙所处的山脊,海拔均在千米以上,偏僻荒凉,方圆十余里只水头村一处人烟。水头村南行三里可直达边墙水门,当地人称大门。我首先在水头村的西南、边墙尾端 …… >>


诗书于
19:33:39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8652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10-03 Mon 蓟昌二镇边墙起点—挂枝庵并周边简探(丁) 丁、隘口与边墙不尽相同。
明初兵势强大,官军忙于逐寇、巡边、建卫、筑城、深入大漠。洪武时曾在元上都建立开平卫城。当时军事处于进攻态势,早已超出边墙范围,并无筑边墙之必须。
为防止偷袭、阻隔内外,洪武、永乐年开始在北京北部一些交通要路、人迹稀少但可通行的沟谷设置关隘,这就是次边的雏形。一些关口地段,如山海关等,虽筑有边墙,但尚未形成整体相连的长城。
有些关口是前朝固有遗物,较大的有山海、松亭(喜风口)、古北、居庸等关。次边隘口设置年代往往比边墙创建年代要早很多。
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北京发生了蒙羞的“ …… >>


诗书于
12:20:36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8689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10-01 Sat 蓟昌二镇边墙起点—挂枝庵并周边简探(丙) 丙、尖山顶、秋树洼两隘口
《畿辅通志》一书不曾涉及尖山顶、秋树洼隘口,因此本人首先要对此二处做一探究。
尖山顶,当地亦称尖山楼、大山顶。本人实地查看,发现尖山顶是一处很尖的山头,地势高出东西两侧山脊四、五十米。四年后,边墙由此起伏通过,山顶建筑了空心敌楼。于是,敌楼自然被当地村民称为尖山楼。严格讲,此地并非隘口,似乎称为制高点更为恰当。《畿辅通志》未将其纳入隘口,十分有理。
尖山楼周遍无人烟,七八里外只庙港村一处。当地村民称该楼规模巨大,楼内设计是“三街六巷”。有一个神奇的现象,凡明代古籍记载的隘口 …… >>


诗书于
23:39:52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8603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蓟昌二镇边墙起点—挂枝庵并周边简探(乙) 乙、镇边城防守概览
镇边城边墙东北自柳树洼起,西南至挂枝庵止。再西南十数里至沿河口,其间俱重山叠嶂,沟崖交错,人力不可攀登,昌镇防区至此毕。真保镇边墙、关隘由沿河口始。
镇边城位于现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部,原名灰岭口,正德十五年建城后改名镇边城。隆庆年镇边城废,据当地传言毁于大水,遂于老城西北二里处建镇边新城一座。此城矗立至今。
我们以隆庆二年《分布兵马以慎秋防疏》为参考,扼要了解镇边城战守情况。
“镇边城路边长一百三十里”,分布兵力为“官兵一万一百二十一员名”,其中“主兵七千余员名,客兵三千余员 …… >>


诗书于
23:18:53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8238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蓟昌二镇边墙起点—挂枝庵并周边简探(甲) 甲、明代蓟、昌二镇实为一体
明代蓟、昌二镇边墙之设,所以谓藩篱者,盖保家国、卫京师、护陵寝也。昌镇由蓟辽总督统领,二镇边墙相接,实为一体。
蓟、昌二镇边墙两端及交汇处,《四镇三关志》做如下记载:“蓟镇边墙东起山海关,西至开连口止;昌镇边墙西起挂枝庵,东至慕田峪止。”
蓟辽总督谭纶曾写道:“蓟、昌二镇地方,西自镇边城挂枝庵起,东至石门寨山海关止,延长二千一十七里。”
隆庆二年六月十六日,蓟辽总督谭纶在题给穆宗的《分布兵马以慎秋防疏》中,将蓟、昌二镇兵马共合编为十四路。以镇边城为首路,以山海关为末路。 …… >>


诗书于
23:15:42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8377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09-27 Tue 镇边城一带发现的敌楼匾额探讨 本人近日在镇边城一带某村民家中见到了一块原镶嵌在敌楼门楣上的石匾额。正文书:“黑字西四号台”,落款为:“隆庆五年四月吉日创立”。
经反复询问该村民,确定这块石匾是他两代以前的家人从接近水头长城的敌楼处背回家中的。
镇边城一带长城,本人基本走通,并存有大量照片,印象深刻。在仔细核对敌楼具体位置后,结论是该敌楼的位置处于黑冲沟梁上。
黑冲沟,明代书中称为黑冲峪,镇边城十隘口之一,嘉靖三十年建。
镇边城和横岭城之间,有一条向西北跨过长城、通往怀来的大沟,称为黑冲沟。翻过长城,黑冲沟向西北到达怀来的石洞村 …… >>


诗书于
00:40:33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8869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09-13 Tue 我不服,看谁画得好!


诗书于
23:31:37 发表在分类: 边堡图片 中 (48665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09-10 Sat 1.第一次登山失败撤退途中 2.严老师亲自除草


诗书于
22:53:17 发表在分类: 明边搜寻 中 (49125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石塘捷报化飞思 (本人提议:凡今日前往“王亢楼”的成员,未经集体同意,不得随意向外透露具体地点。包括村名。我以为只粗略地称为密云一带长城,或石塘路、石塘岭即可,防止节外生枝。待大家商议处置结果后再说,不知当否。)
终于找到了!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总结,我认为应当这样说:这是集小站所有成员多年长城功底的最典型的一次表现。
九个月的寻找,冯家峪—白马关—石塘岭,前后相差了60多公里。如果沿长城走,绝对不能按照公里数计算。
如果没有多年长城经验的积累,就是有九个月的时间,也不能找到。
今早6:30,小站成员 …… >>


诗书于
22:11:02 发表在分类: 明边搜寻 中 (49146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09-07 Wed 周六石塘路最后斗争召唤贴! 鉴于小站群策群力的探访分析及点8提供的直接线索,以老普首先发起的、经九个月的努力,雷烨拍摄的王亢等人八路军老照片地点搜寻工作将于本周末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这是最后的斗争。
我不清楚这里的地名,大致黑龙潭方向,因此沿用明代的称呼:蓟镇石塘路。
现发贴召唤前往,做最后的斗争!
时间:周六早6:30 集合地点:农展馆小广场,当天返回。
必须参加的人:老普、随手、弘一、点8。(如不参加须书面检讨)
其他成员跟贴报名,视车辆而定。
目前有意向去的:长啸、老J、菠萝怪2人、千年猫,驴皮(你表个态)。还 …… >> 诗书于
20:20:16 发表在分类: 明边搜寻 中 (49129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诸位,去密云石城我有个提议:一定要有祭奠场面 如果没有找到,万事皆休。
如果找到了,我们激动过后,是否应当祭奠一下拍摄此片饮弹殉国的雷烨啊?还有白乙化和其他抗日的烈士。
因此我提议:点8等制作白花,随手带上白酒,长啸糕点、驴皮水果、猫等香烟。烧纸钱等就免了。
然后将祭奠场面制作DV
本贴最后一次由诗书修改于2005-09-07 15:31:16 …… >> 诗书于
15:29:49 发表在分类: 明边搜寻 中 (49115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09-04 Sun 王亢老照片结论:白马关无此地点 自今年元旦开始,小站人员便在白马关一带寻找雷烨拍摄的王亢“在白马关上”的老照片。经九个月的寻找,现在可以作出结论:白马关无此照片的拍摄地点。
得出此结论的理由如下:
1、白马关、关上等村的村民无一人认识老照片上的敌楼和地形,只是有人认为小脑峪敌楼、东山敌楼、黑楼有相似之处。
2、小站人员对白马关所有敌楼进行了实地探查,全部否定。这些敌楼是:白马关堡东山敌楼、小脑峪敌楼、洪桐峪敌楼、白马关西山四个敌搂、白马关东山敌楼。经了解,北桦岭“敌楼”属于石块建筑的墩台,并非砖建空心敌台。
3、经了解,1941 …… >>


诗书于
21:39:22 发表在分类: 明边搜寻 中 (49268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借用白马关照片对比 这都是上砖下石


诗书于
00:06:11 发表在分类: 明边搜寻 中 (49079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08-30 Tue 原紫荆关大桥的桥墩,我搬砖垫高一米的效果还是不行


诗书于
22:22:42 发表在分类: 明边搜寻 中 (49090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我一直以为桥墩就是原紫荆关大桥,由你的分析得到证实 只是无法站在桥墩上拍摄,大桥没了,桥墩上不去呀。站在下面山形又对不上。 诗书于
11:34:40 发表在分类: 明边搜寻 中 (49109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记录总数832条 页次:24/42 每页:20条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