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人对话 大道之不行也久矣!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
2005-11-22 Tue 北大三角地小站图片展现场报道


诗书于
17:38:39 发表在分类: 边堡图片 中 (48611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北大三角地小站图片展现场报道 北大三角地是学生区连接教学区、办公区、外出校门的必由之路,生活服务区也在此设立。因此,从早饭开始至晚自习结束(22点),此地始终人流如潮,各类海报、横幅、宣传招贴、通知等令人眼花缭乱。
周日下午,小站长城抗战图片展在北大部分学生的支持下,在此布展完毕,周一正式开始展出。
以下图片为周一上午在三角地现场拍摄,试图让没有时间前往的站友有一大致了解。
…… >>


诗书于
17:38:03 发表在分类: 边堡图片 中 (51744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1) | 标签:
2005-11-13 Sun “谁破坏长城就法办谁”——护林员付桂华的长城情结(4) 已经是下午了,我要道别,夫妻二人依依不舍。付大哥扛起铁锹跟我出门,坚持让我看看长城砖窑。我说:让它埋着吧,别挖了。“那你下次来,我挖开让你看看……
我上山向公路走去,远远向山下村里看去,二人还站在门口。
我还会再来的,我默默的说。


诗书于
20:39:04 发表在分类: 明边搜寻 中 (49110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谁破坏长城就法办谁”——护林员付桂华的长城情结(3) 付大哥热情的邀请我去他家坐坐。
他的老伴正在家收拾屋子,我叫了声嫂子,总觉得隔了一层,干脆叫大姐,大家都开心的笑了。
盘腿上了炕,大口喝着茶,聊出了感情。他透露给我两个秘密。“我种地时发现了长城砖窑,打开一看,窑里全是长城砖,好多砖都酥了,我又埋上了”,“我还发现了一块碑,也是在长城根儿底下种地时看见的。
为了保护文物,防止利欲熏心的人盗挖盗取,我和他做了君子约定:不要和别人谈起这事,更不要说出埋藏地点。有事最好和兄弟我商量,就是政府来了也要告我一声。
真的有人来挖砖窑,我要过来识别这些人的真假, …… >>


诗书于
20:37:24 发表在分类: 明边搜寻 中 (49185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谁破坏长城就法办谁”——护林员付桂华的长城情结(2) 付大哥今年60岁了。全村都姓王,惟独他这个付姓是从长城南边几里地的东三岔村迁过来的。在他家就能看到长城上的楼子。
付大哥两儿一女,都跑到城里找工作去了,其中一个竟然在中关村我家旁边的超市上班。
付大哥的爷爷是抗日的八路(我估计是县大队一类的队伍),后来牺牲了。
他每天都要到长城上走一圈,“每天都能看见游人,外国人也不少。我不但看山,还怕有人破坏长城”。
他邀请我和他到长城上转转,“现在村里没人拆长城了”,他指着长城墙体:“这些都是自然坍塌的。谁破坏长城就法办谁”。
他对这里的每一块城砖太熟悉了, …… >>


诗书于
20:36:13 发表在分类: 明边搜寻 中 (49188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谁破坏长城就法办谁”——护林员付桂华的长城情结(1) 这天一早,刚八点多钟,我就到了龙泉峪村,想打听一下长城怎么到这里就到头了。刚走到半山腰,就听见下面有人声。仔细听听,象喊山,又象唱歌。声音越来越近。我干脆坐下来不走了。
“嗨嗨……同志……欢迎你来旅游……”
“你好……注意防火,谢谢了……”
声音高亢悠长。
上来一个老者,精神状态到象个年轻人。头戴一顶鸭舌帽,胳膊上带着红袖标,手拿镰刀,深蓝色的老式中山装扣子系的很严,腰板比我还直,象是见过世面的。因此,我问的第一句话就是:“您是护林员吧,龙泉峪村的?你肯定当过兵!”。
三来两去,我们成了朋友。 …… >>


诗书于
20:34:19 发表在分类: 明边搜寻 中 (49135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11-05 Sat 再来两张


诗书于
19:29:27 发表在分类: 边堡图片 中 (48492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我也弄几张展览的


诗书于
19:28:43 发表在分类: 边堡图片 中 (48595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10-28 Fri 诗书人物像,弘一照的,真不错,呵呵

诗书于
19:31:25 发表在分类: 边堡图片 中 (48429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10-24 Mon 你知道本人照相不怎么样,如果大家喜欢,晚上在来几张. 诗书于
12:47:39 发表在分类: 边堡图片 中 (48545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10-23 Sun 原版长城


诗书于
23:46:55 发表在分类: 边堡图片 中 (48538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原版长城


诗书于
23:40:52 发表在分类: 边堡图片 中 (48368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原版长城


诗书于
23:39:36 发表在分类: 边堡图片 中 (48516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原版长城


诗书于
23:38:42 发表在分类: 边堡图片 中 (48484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10-20 Thu 生日发帖自贺:镇边筑城考(六 完)附:图片调查 六、碑文产生错误的原因推断及最后结论
住持正旺、逸叟郭维藩等所述建城时间固不可取,但该僧不会凭空杜撰,应当有所依据。
崇祯十年,记载镇边城的许多史料尚未成书,而《明实录》等又为皇家所有,密藏于某“守藏室”。民间获取信息资料的渠道极为有限。
树碑立传是我国文化的一大特色。镇边城的僧人们可能看到了有关碑文的记载,得出了此结论。
大凡较高级别的大臣对边墙、城堡阅视完毕后,下级都会及时立“阅视碑”一块,以兹证明。
常走长城的人,都会在不同地点看到类似的石碑。
同其他人一样,笔者也曾多次看到“阅视碑”。 …… >>


诗书于
20:06:25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52658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9) | 标签:
2005-10-19 Wed 镇边筑城考(五)待续 五、功德碑所述建城时间与史实不符,查无出处
镇边新城的北门瓮城,原有官府所立石碑一块,据说此碑是赑屃驮碑(笔者注:音bixi,赑屃为龙生九子之一,性好负重),叙述了新城的建成年代。这应当是级别很高的石碑了。无奈石碑早已被毁,现只剩残存碑头堆放在南门外。笔者现场看到,残存碑头即厚且宽,上雕云纹,可以想象当年整碑体积巨大。碑头只有“新城”二字。一些资料称这是清代官府所立。
本文开始便介绍了“重建功德”碑的情况,其中碑文涉及的建城年代为嘉靖二十九年。
现我们再以《明实录》为据,列举嘉靖二十九年之前镇边城便 …… >>


诗书于
01:19:06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8631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10-17 Mon 镇边筑城考(四) 四、镇边新城的筑城年代
对于镇边新城的筑城年代,各史料均语焉不详。笔者认为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新城是旧城的延续,并不是新的开始,双方为一体。
我们举一较为形象的例子予以说明。
假设国务院新创立了某个部委,或军委新创立了某个军,一定要载入史册,这是很重要的事情。当某个部委或某个军从甲地搬迁至乙地时,这件事情较之创建,就显得不很重要了。
道理相同,当创立镇边城时,不仅仅是建筑了一座城池,而是创立了一个军事单位—守御千户所。这是明代卫所制度的要求,极为重要。虽然后来搬家或者又升格为有参将驻扎和增加官军 …… >>


诗书于
20:13:30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8804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镇边筑城考(三) 三、《明史》筑城年代应属于笔误
《明史》谓镇边城:“正德十年五月筑”。
笔者认为,正德十年五月筑城说十分可疑,未见现代资料采用。笔者判断这应是在当年抄录时发生的笔误,误将正德十五年抄录为正德十年五月。
由于《明史》属于正史范畴,其地位和价值很高,因此出现误差,无人愿意出面评论,只不采用其说而已。
笔者认为《明史》笔误的理由是:
1、正德十年至十五年之间,《明实录》中未发现镇边城记录。
遍翻《明实录》,正德十六年之前,居庸关以西关隘,只出现白羊口,未发现镇边城和同时建筑的常峪城的记录。正德十六年 …… >>


诗书于
20:02:58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9000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10-16 Sun 镇边筑城考(二) 二、镇边城年代分析
笔者找到几种主要的明清史料分析对比,感觉考证镇边城筑城年代较为困难。
现在介绍镇边城年代的资料,主要是以清代的《畿辅通志》作为依据,并加以引用。如张家口、怀来介绍本地情况的一些资料,再如《中国地名大辞典》等。(镇边城位于张家口地区的怀来县境内)
《畿辅通志·舆地略·关隘》如是说:“镇边路城,在州(笔者注:昌平州)西一百里,接宛平县界。明正德十五年筑,东西跨山,周三里,门二。设守御千户所。后又增筑城于其西,曰镇边新城,门三。本朝顺治初设参将驻守,后改都司。旧城已废。”
明代, …… >>


诗书于
11:52:56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8681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10-15 Sat 最后一颗子弹:镇边筑城考(一) 镇边筑城考
镇边新、旧二城,西北、东南相望只一公里,筑城时间早有定论:镇边城明正德年筑;镇边新城明隆庆年筑。笔者本无须多言,但镇边新城南门外一块石碑上的文字,促使笔者写就此文。
一、 镇边城南门外“重建功德” 碑介绍
2005年10月5日,长城小站随手、火箭、长城一砖三友前往镇边城探查。该三人在镇边城南门外小广场旁,看到两块矗立在水泥底座上的石碑。一块为城内关公庙碑,一块为城内娘娘庙碑。城内庙宇早已损毁,石碑躺在村民家中,于是当地村民将其迁移至此加以保护。
三人阅读碑文,遂被娘娘庙碑文吸引。
该 …… >>


诗书于
11:19:12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8787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记录总数832条 页次:23/42 每页:20条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