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人对话
 大道之不行也久矣!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 

2006-03-04 Sat

“多国部队”顶风、踏雪、蹬城。

今日长城有小雪,雪后立即刮起八级大风。
图由左至右:诗书、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记者、美国海岸禁卫队官员、晨报翻译。
“多国部队”的同志们在长城上学习了我国的先进经验,一致表示收获极大,难忘此行。并表示回去后大力宣传长城的保护。





诗书于 20:38:02 发表在分类:边堡图片
(48954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我举报:日本人破坏长城的证据。其丑恶嘴脸暴露无疑

说明:该刻有日文姓名的长城砖矗立在城头,并非本人发现后挪移至此。


诗书于 20:31:04 发表在分类:边堡图片
(49296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6-03-02 Thu

The writing's (on the Net) on the Wall

The writing's (on the Net) on the Wall
China Daily 2006-02-28 05:41

The burly man delicately places his right elbow on the arm of the chair but the pain hasn't gone away.

As a police officer who has worked in Beijing for almost 25 years, he has s …… >>



诗书于 18:13:59 发表在分类:杂议刍说
(52425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3) | 标签:  


2006-03-01 Wed

内城东北角楼、内城西南角楼






诗书于 00:21:16 发表在分类:图片沧桑
(51528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1) | 标签:  


西直门、东便门






诗书于 00:15:48 发表在分类:图片沧桑
(52250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2) | 标签:  


三十年代的城墙和宣武门






诗书于 00:14:24 发表在分类:图片沧桑
(51451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1) | 标签:  


发几张北京城老图片

20年代的北京城墙和鼓楼




诗书于 00:12:53 发表在分类:图片沧桑
(50407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6-02-03 Fri

对北京境内明长城保护的思考(旧帖)

对北京境内明长城保护的思考
(二00三年八月十五日帖于小站)
长城的出现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特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表现形式,是传统思维方式外部的延伸。
笔者对于长城狭义的定义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定的地域内,帝王君主以军事防御为目的,在其边界、亚边界地区或民族交汇易冲突地带建筑的连续性墙体及相关配套的烽燧、墩台、城堡等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称之为长城。
长城是作为军事防御为目的出现的,但长城一线实际形成了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不同生产生活方式的分界线、南北不同的自然地理与气候的分界线。
近几十 …… >>


诗书于 00:09:49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49045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跨年元旦帖:龙泉峪←→石佛寺断边成因题解(九·完)

九、断边成因之题解
上述以大量篇幅介绍明陵,颇为繁琐,然究竟其与断边地带有何关联?
儒家经书《春秋•成公十三年》(左氏)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此为华夏民族几千年流传至今的传统,属于内心虔诚与景仰。
明代,每有国之大事,自皇帝至官员均祭拜有关天神、地祇。
永乐四年(西元1406年)“征讨安南右副将军新城侯张辅等率师发凭祥,度坡垒关,望祭安南境内山川,告以黎贼弑君虐民内侵上侮之罪……”。(《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一册第220页)征讨安南前,在我境内与安南接壤的凭祥(现为凭祥市), …… >>


相关链接


诗书于 00:05:31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49415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6-01-28 Sat

地理风水师拜年!除夕帖:龙泉峪←→石佛寺断边成因题解(八)

八、寻找明陵祖山
结合史料,套搬地理堪舆,长陵背后之天寿,实为祖山。
笔者于长陵实地看到,天寿山下,一道龙脉径直向南,在长陵宝顶之后隆起小山,此应为主山。
少祖山应为祖山背后之起始山,哪座山峰为少祖山?
昆仑北干龙由西而东。北京山脉走向,即龙脉走向特点为:山自西山一带东折,北环于北京。
《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二册第497页)载:“成化十四年(1478年)七月戊子 禁人于西山凿石。内官太监宿正奏:正统间有旨,不许军民于西山凿石。今岁久人不知禁,宜揭榜示众。督察院复奏谓:西山形势,天造地设,环拱京 …… >>





诗书于 13:46:39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49170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6-01-27 Fri

龙泉峪←→石佛寺断边成因题解(七)

七、廖均卿勘舆长陵始末
胡玉春,男,四十三岁,现任江西兴国县科联副主席、客家研究会副会长、杨筠松文化研究会秘书长。该人曾多次前往昌平十三陵、兴国三燎村等处,搜集整理廖均卿史料。
一九八八年四月,胡玉春在廖氏族谱中,发现了传说已久的廖均卿勘舆长陵的《行程记》,经廖氏许可全文抄录。
《行程记》全称《均卿太翁钦奉行取插卜皇陵及行程回奏实录》。该《实录》为廖均卿之子廖信厚,根据其父勘舆明陵笔记整理而成。
由于篇幅较长,琐事记载详尽,又使用明代词汇,若全文或部分转载,都恐读者失去耐心。笔者犹豫再三,决定择其 …… >>





诗书于 17:49:03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49597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6-01-26 Thu

杂议:《鸦片》的长城情结。

有署名“山东冯磊”之人,近期挥就大作一篇,题为《长城情结:中华民族的精神鸦片》。(以下简称《鸦片》)
该《鸦片》一文,对于中国长城学会与国家测绘局将联合测定我国长城长度大为不满,牢骚满腹。极尽攻击之能事。
该人强行将我国中小学的教育和长城挂钩,煞有介事地计算了一番教育经费,并认为:“宁愿一辈子也见不到长城、甚至长城倒了跨了塌了都没有什么,只要那七十万个孩子有书读、有学上”。最后,将长城定性为:“中华民族的精神鸦片”。充分反映出《鸦片》心理扭曲之状态。
《鸦片》所说,猛然间似乎有理,似 …… >>

相关链接


诗书于 23:42:25 发表在分类:杂议刍说
(49108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辅之以天寿山龙脉图片






诗书于 11:35:44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48829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龙泉峪←→石佛寺断边成因题解(六)

六、神秘的地理风水师廖均卿与勘舆形势派
大唐年间,有风水师杨筠松,因其阴阳堪舆技能,任职司天监。唐僖宗乾符四年黄巢之乱,杨筠松逃出长安,带走宫中秘书,奔至贑州(现江西境内)宁都怀德乡定居。授徒曾姓、廖姓二人。
廖均卿,字兆保,号玉峰,明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衣锦乡三僚村人,其风水术得自祖传。而其祖,便是杨筠松廖姓之徒。
现今三僚村,有廖、曾二姓,仍盛行风水之术。其后人以杨筠松为祖师,廖、曾二姓祭杨姓祠堂,成为奇景。
曾姓中有曾从政,曾用六年时间堪舆九镇边墙走向、北京天坛祈年殿殿址,因而闻名。
廖姓 …… >>





诗书于 11:26:02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49200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6-01-25 Wed

龙泉峪←→石佛寺断边成因题解(五)

该帖已经被原文作者删除 @ 2006-01-25 13:13:02 From 162.105.78.115五、成祖得吉壤于天寿山长陵
明陵以北不修边墙,似乎成为谜团。
笔者曾于三年前撰文,表达对长城的理解。
笔者认为,长城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表现形式,是精神内核的外部延伸。因此,必先以传统文化及其思维方式去理解长城。反之,“难题”将无法寻找题解。
一九一九年,是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分水岭。自那时起,一些人彻底否定了传统文化,对古老的过去嗤之以鼻,甚至要否定汉字。现今,虽传统文化正在被重新重视, …… >>





穷诗书于 13:04:50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49209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6-01-24 Tue

龙泉峪←→石佛寺断边成因题解(四)

四、“不修边墙者九十里”
在长城爱好者群体内,对于断边间距的共同认知是:“这一带有五十多里没有边墙”。笔者多次听到相同议论。
上述程、华两文,对于无边墙地段间距,一说“十九公里”(三十八里),一说“约五十三里”,双方相差较大。
笔者在1:5万地形图上测量后得知,“十九公里”属于理论的直线距离。而 “约五十三里”趋于实地情况。
地图标注的距离,与实际行走的距离有较大之不同。若按照地形图测量数据,较之按照修筑边墙条件实地得到的数据,距离会较短。
笔者未曾走通此段。明代修筑边墙择地条件为内缓外险、依山 …… >>





诗书于 23:00:28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48806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6-01-23 Mon

附明陵图片






诗书于 23:24:55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48770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附明陵图片






诗书于 23:24:18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48691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龙泉峪←→石佛寺断边成因题解(三)

三、明十三陵隘口
十三陵在明代被视为禁区,陵园面积广大,其三面环山,与西部居庸关只一山之隔。嘉靖三十年之前,居庸关共管辖东、南、西、北、中五路隘口。东路管辖隘口十四处,(见《西关志•关隘》)其中包含陵寝西北部山中的锥石、德胜、雁子、灰岭、贤庄五口。五口均建于嘉靖十五年。(见《四镇三关志•形胜考》)而据《西关志》载,灰岭口于永乐年便有旧城,嘉靖年间重修。
嘉靖三十年,黄花镇以西至居庸关、镇边城筑边墙,五口便处于边墙之内,防守作用消失,遂变为陵寝隘口。
此五口与陵寝东、 …… >>





诗书于 22:57:39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49002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6-01-22 Sun

龙泉峪←→石佛寺断边成因题解(二)

二、无边墙之观点均不能令公众满意
无边墙地段成因,众说纷纭。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客观认为成因尚不清楚,有待日后讨论;其二、主观认为以山险为墙,但无证据支持。因此,无边墙之观点均不能令公众满意。
笔者现例举两篇较有代表性文章予以分析。
中国长城网题为《延庆的长城》一文。(作者:程金龙 发布时间: 2005-01-12 12:37:30.0)该文在议论断边问题时道:“大庄科段长城东起延庆县与怀柔县的界河,西至大庄科乡解字石村北,……八达岭段长城,东起石佛寺村“川字一号”敌台……。经实地勘察两段长城之间 …… >>





诗书于 23:13:39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49254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记录总数832条 页次:21/42 每页:20条 上一页 下一页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