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人对话 大道之不行也久矣!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
2006-09-25 Mon 《明实录北京史料》边塞戎事摘录(嘉靖二十二年—嘉靖二十八年)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
正月辛酉 蓟州巡抚都御史侯纶请改密云分守参将为副总兵,仍守本路,以黄化镇隶焉,听三屯营总兵节制。……上皆从之。
(世宗嘉靖实录卷270第3页;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三册第337页)
二月癸未 守备沙河城丰润伯曹松言:天下守备皆用都指挥使等官,而沙河特准南京例命勋臣,盖重其任。……得旨:曹松专辖巩华城,量拨马军给之。寻调永安城马军一百名于巩华。沙河城改称巩华自此始。
(世宗嘉靖实录卷271第3页;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三册第338页)
二月癸卯 兵部复顺天抚按官会议,前御史桂 …… >> 诗书于
03:29:33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9431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明实录北京史料》边塞戎事摘录(正德十六年——嘉靖二十一年) 本人注:朱厚熜,年号嘉靖,庙号世宗。西元1522年—1566年,在位四十五年。
正德十六年(1521年)
五月丙辰 先是,经略边关右副都御史李瓒,以居庸关西路灰岭口上常峪地方外接怀来,所辖隘口计十一处,曾经达虏出没,请添设城堡,以控险要,乃筑灰岭口城六百八十丈有奇,上常峪城减十之五,各立楼橹铺舍。
至是工讫议名,灰岭口曰“镇边城”,上常峪曰“常峪城”。调别堡军士屯守,灰岭口千人,上常峪三百人。改设守御千户所,给印,推京卫千户二员往署,添设仓场官吏,支给芻粮。兵部复议,从之。
(世宗嘉靖实录卷2第 …… >> 诗书于
03:27:24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9121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明实录北京史料》边塞戎事摘录(弘治十八年——正德十六年) 本人注:朱厚照,年号正德,庙号武宗。西元1506年—1521年,在位十六年。
弘治十八年(1505年)
五月壬寅 上即皇帝位……遂颁诏大赦天下。
(武宗正德实录卷1第7页;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三册第1页)
五月癸丑 兵部言,黄花镇屏蔽陵寝,切近京师,今虏寇为患,戍守单薄可虑,请益兵防守。………
兵部奏。……仍请于居庸关、白羊口各拨京营步军一千,紫荆、倒马二关,各调取附近官军一千协同防守。从之。
(武宗正德实录卷1第21页;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三册第2页)
六月丙辰 经略山海关工部左侍郎李燧回京 …… >> 诗书于
03:18:16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9348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明实录北京史料》边塞戎事摘录(弘治元年——弘治十八年) 本人注:朱祐樘,年号弘治,庙号孝宗。西元1488年—1505年在位,计十八年。
弘治元年(1488年)
正月壬戌 虏寇密云古北口,烧炕窖,射伤军民。……
(孝宗弘治实录卷9第9页;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二册第561页)
四月丁酉 监察御史曹璘言:居庸关为京师北门,旧设隆庆卫军二千七百余人,今多投内府为军匠,以影射差役,而本处自架炮守口备御永宁城外不及一千。……乞送原卫编操。从之。
(孝宗弘治实录卷13第1页;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二册第565页)
弘治二年(1489年)
七月壬申 修蓟州、冷口、喜 …… >> 诗书于
03:14:01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9093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明实录北京史料》边塞戎事摘录(天顺八年——成化二十三年) 本人注:朱见深,年号成化,庙号宪宗。西元1465年—1487年在位,计二十三年。
英宗于天顺八年正月崩,宪宗正月即皇帝位,明年改元,今年仍用天顺年号。
天顺八年(1464年)
正月乙亥 上即皇帝位……遂颁诏大赦天下。
(宪宗成化实录卷1第3页;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二册第389页)
二月丙戌 议营建大行皇帝陵寝于天寿山,…… 名“裕陵”。
(宪宗成化实录卷2第2页;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二册第389页)
十一月丙辰 复设京卫武学。……
(宪宗成化实录卷11第5页;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二册第398页)
…… >> 诗书于
03:11:25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9080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明实录北京史料》边塞戎事摘录(天顺元年—天顺八年) 本人注:朱祁镇,年号天顺,庙号英宗(复即皇帝位)。西元1457年—1464年,在位八年。
天顺元年(1457年)
正月壬午 上复即皇帝位。时武臣总兵官太子太师武清侯石亨……乃于是日昧爽共以兵迎上于南宫。上辞让再三……入自东华门,至奉天门升御座。文武群臣入,行五拜三叩头礼。上曰:卿等以景泰皇帝又疾,迎朕复位,其各用心办事,共享太平。群臣山呼万岁……时日以正午矣。
命执少保兼太子太傅兵部尚书于谦……出付锦衣卫狱。
(英宗天顺实录卷274第1页;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二册第332页)
正月丁亥 命斩于谦 …… >> 诗书于
03:04:58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8806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明实录北京史料》边塞戎事摘录(景泰元年—景泰八年) 本人注:朱祁钰,年号景泰,庙号代宗,后改为景帝。西元1450年—1457年,在位八年。
景泰元年(1450年)
正月丁丑朔 少保兼兵部尚书于谦等言:永宁卫千户汤顺等守边不谨,纵军出口搬粮,被达贼捉获,引入腹里,斫(本人注:音zhuo二声)伤军士。……兵部移其文各边,但擅自遣军出口,因而失机误事者俱不宥。
(英宗实录卷187景泰附录5第1页;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二册第220页)
正月辛巳 命于天寿山之南筑城,周围二十里,以居长陵、献陵、景陵三卫官军。并移昌平县治于内。
(英宗实录卷187景泰附录5 …… >> 诗书于
02:58:59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9249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6-09-15 Fri 能否请nobody打听一下?如果您那里知道,就没问题了 诗书于
23:37:19 发表在分类: 明边搜寻 中 (49524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继续图片:清理的现场


诗书于
23:30:46 发表在分类: 明边搜寻 中 (49871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目前不知何人正在清理四海冶口小城 四海冶口是宣府东路最大的一处关隘,俗称北口子。《延庆州志•边防》称四海冶“边外宝山寺、天乞力等处尽为敌人驻巢”。就是说,明代嘉靖年间,四海冶边墙外就有大量蒙古人驻扎。
本人前往探寻,发现有人正在清理边墙内的一处乱石荒地。就在原水门坡上。我不知道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清理,还是私自开挖,总的感觉这些人没有发掘知识,看得我很心疼。我到达时大概都吃饭去了,空无一人。现发几张照片。
图片1:“边外宝山寺、天乞力等处尽为敌人驻巢”
图片2:原四海冶口水门处
…… >>


诗书于
23:28:37 发表在分类: 明边搜寻 中 (48943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6-09-08 Fri 九九献贴尾声之大结局《镇南、火焰二墩辨析》(六) (六)
火焰山楼西一里许,有一小堡,当地称营城子,石砌。有石边一道与其相连。间有空心敌台三座,一为单眼楼,另两座被摧毁,只余台基,城砖遍布其间。小堡单门,西向,砖砌门洞,上方石匾额书有“威严”二字,前题为:“钦差怀隆兵备按察使胡立”,落款为:“万历戊午□秋吉旦”(笔者认为应为:戊午年)。
由该堡向西,仍有石边相接。笔者走至堡西约四百米高点,发现一敌台被树木隐蔽甚严。敌台顶层坍塌,由上至下全部砖砌,无基础条石,较为少见,判断应为空心敌台。由该敌台继续向西,石边在茂密树丛中无休止向西延伸。坍塌石边之上,则 …… >>


诗书于
20:34:29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9134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6-09-07 Thu 《镇南、火焰二墩辨析》(五) (五)
导致专家误判,定论王仪建筑九眼楼之因有二。
其一、源于如何判断《隆庆志·武备·烽燧》一段文字。
其二、源于南山筑墩与宣府南山防线相混淆。
《隆庆志·武备·烽燧》:“嘉靖二十二年,巡抚都御史王仪奏讨内帑银若干,欲于金陵之后筑墙修墩为拱护计。诏下礼部,行钦天监,差官来相之。相之者谓在九节之外,无伤龙脉,可筑也。礼部以闻于上,允其请。仪乃委佥事程绶董工役墙。自红门东至四海冶,西至羊头山,红门左右修墩十四座,墩墙相连。谓四海若有警,举炮火顷刻可以达居庸。其在红门守瞭者,自北而入墙之南而瞭北,诚拱护 …… >>


诗书于
12:56:11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9143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6-09-05 Tue 《镇南、火焰二墩辨析》(四) (四)
“嘉靖二十八年(西元1549年)四月,总督宣、大尚书翁万达奏:……臣往来相度,拟于镇南墩与蓟州所属火焰墩接界,塞其中空,筑墙仅三余里,可以省百数十里之戎兵”。(见《明实录北京史料》嘉靖二十八年)此语又为火焰、镇南二墩之关系提供不争之证据。
火焰山楼顶,海拔1190米。笔者立于其上,可见有坍塌石边一道,自火焰山楼蜿蜒东北,止于黑陀山半腰崖下。笔者实际行走,使用GPS测量,测得距离1540米。
明代里程,按蓟镇总督刘焘所说“每三百六十步为一里”。(见《明经世文编•刘带川边防议R …… >>


诗书于
22:26:09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9091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6-09-04 Mon 镇南、火焰二墩辨析(三) (三)
四海冶东来之石边,坍塌久远,其墙止于黑陀山。
黑陀山东、西、北三面悬崖沟壑,其南只一小路可盘旋攀上。海拔为1536米。山上崖壁嶙峋,乱石丛生,顶部左右空间狭小,虽未筑墙,却有铲坡削崖为墙之痕迹。
宣府东路边墙,自四海冶沿山脊东来,止于黑陀山顶西部崖下。笔者卧于崖上俯视,崖高估约二十米,边墙由西稍北,至崖下约五米处停止,有乱石堆坍于崖下,此便为昔日之镇南墩。
该墩台南半部石块裸露,料想此处坍塌时间并不长久,再南有近百米深崖。墩台北半部被荒草乱树遮掩,无法判断墩台规模,坍塌时日明显早于南半部。 …… >>


诗书于
22:53:38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9067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九九献贴:《镇南、火焰二墩辨析》(一)、(二) 镇南、火焰二墩辨析
(一)
自古中国以制夷狄者,盖设险守要,亭障列堠、塞垣烽燧而已。
每临秋深草衰,北马便控弦南牧,凌犯中国。此律恒古未变。
北魏高闾曾言:“狄散居野泽,随逐水草,战则与室家并至,奔则与畜牧俱逃,不赍资粮而饮食足”。(见《请于六镇北筑长城表》)上文形象描绘,与农耕文化形成鲜明反差。
至于明,北虏侵扰杀戮愈甚。虏骑深入,残害军民,虏掠人口,抢劫财物,每每血腥狼藉,满载而归。
嘉靖“二十四年,巡按山西御史陈豪言:敌三犯山西,伤残百万”(见《明史•兵志•边防》 …… >>


诗书于
00:14:18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9200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6-08-20 Sun 测绘三角点


诗书于
22:36:18 发表在分类: 边堡图片 中 (48998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鸟瞰九眼楼


诗书于
22:35:09 发表在分类: 边堡图片 中 (49233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今日登顶黑陀山颠,并有重要发现,发图以贺! 本人近期对于火焰墩、镇南墩的具体位置、相互关系产生了浓厚兴趣,在阅读明代书籍后,今日前往九眼楼、黑陀山,现在终于明白了。容日后专题发贴,今日发图自贺,以兹证明。
本贴最后一次由诗书修改于2006-08-20 22:43:21 …… >>


诗书于
22:25:44 发表在分类: 边堡图片 中 (49172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还有这个


诗书于
22:19:50 发表在分类: 边堡图片 中 (48979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点八学妹和认识有毒蘑菇的鉴定一下 这些是什么蘑菇,毒性大吗?这是我今天拍到的。


诗书于
22:18:56 发表在分类: 边堡图片 中 (49368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记录总数832条 页次:16/42 每页:20条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