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小站-〉长城论坛-〉热爱长城-〉梦到长城
架车游京西北
作者:金书 2001-01-02发表于长城小站

  2000年12月30日,驾车出门头沟,沿109国道,过安家庄、雁翅,在芹峪口拐向大村的路。据载,大村至镇边城(镇)、横岭、大山口一带是塞外通往北京的重要古驿道,长城防御体系在此密部,光关城就有方良口、长峪城、镇边镇、横岭城、白羊城等,早就计划去看一看。
  今天我们行车计划是横穿镇边镇、横岭、大山口,经康庄走八达岭高速回京。长峪城、禾子涧等处,由于不顺路,这次只好割爱了。
  过大村路口向西,路变成了碎石路。道路左侧的山峰怪石林立,想是笔架山了。在远处的群山之巅(广坨山?)上有时隐时显的敌楼。道路两侧山上,镇边城旧城人字型残破的城墙墙基在荒山上很显眼,此处沟谷相当宽阔,可以想象当时旧城城关的宏伟,只是不知为何被废弃掉了。气候非常寒冷,侧风吹得车头直跑偏,一路上罕见人烟,也就打消了下车仔细打探的念想,在颠簸中继续前行。
  行车中过一村落,突见路边有一残破的城门和一段城墙,是镇边城新城到了。从城的规模上来看,没有想象的大,而且不知为何城门是向东开的,环状城墙围西山坡而建,进城内但见主街一条,古屋不多,更不见有象沿河城那样的戏台。问当街乡人:城关何在?表情木然答:拆了!看古驿道顺城墙而过,该城起不到什麽防守的作用,疑不是古时重要的关城。后面的所见,果然印证了我们的怀疑。
  继续驱车前行不多时,眼前一巨大村落,城墙横跨沟壑围两山而建,形成一巨大的瓮城。村南古道上的关楼已不存在,但有一个双孔水关(?)横跨在路旁无水的沟中,(也有说此沟为古驿道,那麽这双孔就是城门洞了),依稀可见当初关楼的雄伟。城墙多为巨石垒砌,非常高大坚固。城北关尚存城楼,楼上建一关帝庙,砖瓦结构,保存完整,但门洞已经被砖封上(该门洞正对双孔关)。经打探得知此处即为横岭城。该城城墙结构宏大,可以看出是古时的重要关隘。而出城上山就是盘桓几百里,镇守京西的长城了。
  具考,北京西部的明长城,从清水顶(西拨子乡以北)向西南,在禾子涧以北再分为南北两线:北线在黄楼院北出北京市境,至镇边城以西重新进入市境,在笔架山、广坨山等地中断;南线沿禾子涧、锅顶山、老峪沟、大村一带东山脊南延,在得胜寺转向西北后中断。向西在沿河城附近经东灵山越出市境。
  而西部的燕长城北起黄楼院北山梁,向北连接明八达岭长城,向南经泥洼、禾子涧的锅顶山、老峪沟村南鳌鱼岭折向马刨泉的北祁岭,经大村东山出昌平境。南北长约30公里,自然坍塌严重,大部残高1米5,宽2米。城台、敌楼、烽火台也塌成一堆瓦砾。
  由于该段长城是我们这次出行的重点,从山口向北看去,官厅水库在冬日的阳光照射下,懒懒地躺在山下。水库以北的群山则略显狰狞。我们决定登城观景。
  从长城的方位来看,此处长城应该是明长城。但从残破的程度来看,又似是燕长城。长城是由石块垒成,中间填土,由于没有用泥浆砌,因此墙体不够坚固。塌成一堆的残墙沿山势向东西蜿蜒而去。尤其是其西段,山势陡峭类似司马台,城墙在险峻的山体上盘桓,偶然处还尚存箭垛,但敌楼多坍塌成残台。
  西北风已经吹得我们在城上站不住了,气温极低,看着前面无尽的长城,为安全所见,只得打道回府。而这次行程权当是探路了,待来年开春时再来(也值得再来)。
  驱车继续北行下山,仍不时被山峰上的长城所吸引。进入大山口村后,见横卧在平原上的一道土墙,延绵数十里,土台密部。这应该是古老的燕长城了。从方位看,燕长城正对北部一片平原地带,密部的敌楼说明古时对塞外游牧民族防犯的严密。
  遗憾的是:1、在大村乡的方良口城没有找到。具载该处是明代军事隘口,地处两条北去的峡谷交汇点。东北可达长峪城,西北去镇边城,东去白羊城。城墙为石块砌筑,长2公里,坍毁严重。2、西拨子乡以北的清水岭上的长城保存完好,可向东通往八达岭长城,向南通禾子涧,估计路途艰险,少有人行,这次没有成行。两处只好留做以后计划前往。
  由于时间仓促,有些情况是本人根据山势分析得来,有不妥处,待来年开春继续打探。


==================
仁者乐山,智者喜水。




∩编辑:走个不停关闭窗口